果然,做美国的盟友是危险的配资平台导航,从俄乌冲突中就可以看出,美国是下棋的人,俄罗斯是对弈的棋手,而欧洲,是被架在棋盘上、连棋子都算不上的“牺牲品”。
Z
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宫时,满脑子想的都是“靠斡旋俄乌捞政绩”,2月跟泽连斯基通电话,还承诺“会推动俄罗斯回到谈判桌”,8月更是高调跟普京在阿拉斯加见面,会后放话“停火协议很快能成”。
可这场“特普会”最终凉得彻底:普京直接抛出四项停火条件,核心是“承认乌东部现状、冻结南部接触线”,等于要固化现在的战场结果。
这一下,特朗普的“和平算盘”全碎了,要是按普京的条件谈,美国在乌克兰的投入等于白扔,国内“对俄软弱”的骂声还会炸锅。
展开剩余82%到了9月23日,特朗普的态度突然180度转弯,在联合国大会上跟泽连斯基见面后,他当着媒体的面说“乌克兰该拿回所有领土”,甚至嘲讽俄罗斯是“只会喊狠话的纸老虎”。
这种转变根本不是“没耐心”,而是“斡旋失败后立刻换打法”:既然谈不拢,就用“极限施压”逼俄罗斯让步,同时把“推动冲突”的责任甩给欧洲,毕竟,美国不想自己扛援乌的成本,更不想直接跟俄罗斯硬碰硬。
美国的算盘打得有多精?9月28日,副总统万斯在福克斯新闻的采访里表示:美国正考虑给乌克兰“战斧”巡航导弹,但这导弹不是美国送的,得由欧洲国家掏钱,先向美国军火商买,再转交给乌克兰,最后要不要给、给多少,还得特朗普拍板。
这哪里是“盟友协作”?就是赤裸裸的“武器代购”,美国军工企业赚得盆满钵满,美国政府不用掏一分钱援乌,却能借欧洲的手,把射程能覆盖莫斯科的武器送到前线。
更妙的是,特朗普至今没给泽连斯基准话,只说“不反对给远程武器”,这种模糊态度等于把乌克兰当“诱饵”,既吊着泽连斯基继续打,又逼俄罗斯不得不防,最后压力全落到欧洲头上。
面对美国的挑衅,9月28日凌晨,俄军直接出动近600架无人机、数十枚导弹空袭基辅,目标专挑乌克兰的军工工厂和武器运输站,俄罗斯国防部当天就发声明,“所有预定目标都被摧毁”。
这波空袭不只是回应泽连斯基“要躲防空洞”的喊话,更是给欧洲敲警钟:俄外长拉夫罗夫早说过,“任何向乌克兰运武器的物资,都是合法打击目标”。
可就在空袭前3天,普京又主动放出“软信号”,提议《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》明年到期后,俄罗斯愿意继续遵守核武限制,前提是美国也对等执行。
一边用导弹炸穿基辅的防空网,一边用核协议展现“对话诚意”,普京的逻辑很清晰,军事上绝不让步,避免俄罗斯被拖入无意义的军备竞赛,但真正要施压的,是那些扛不住消耗、又怕被卷入战火的欧洲国家。
可欧洲的麻烦,才刚刚开始,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,法英上个月牵头搞了个“乌克兰安全保障志愿联盟”,想在停火后给乌克兰提供“长期安全承诺”,甚至提议派“保障部队”。
结果9月的巴黎峰会上,这个联盟直接“散架”,意大利明确说“不派兵、不追加援乌资金”,希腊抱怨“会议偏离了结束冲突的目标”,匈牙利干脆没参会,就连欧盟内部讨论援乌方案,都因为十几个国家喊“财政吃紧”吵到没结果。
更无奈的是,欧洲根本没能力“自主抗风险”。这些年欧洲的军工体系早被美国绑住了,想给乌克兰送防空武器,得从美国买“爱国者”,想搞远程打击能力,只能求美国卖“海马斯,现在要给“战斧”导弹,更是离不开美国的卫星导航和人员培训。
之前欧盟想搞“欧洲自主军工计划”,结果测算下来,要实现武器自给自足,不仅得把国防开支再翻一倍,还得等10年以上才能建产能。
美国就是吃准了这一点,才敢把“锅”全甩给欧洲,翻译过来就是“你离不开我,就得听我的,还得给我掏钱”。
最讽刺的是,欧洲的安全威胁已经从“担心”变成了“现实”。俄军空袭基辅那天,波兰东部直接出动F-35战机,临时关闭了靠近乌克兰的空域,北约搞的“东部哨兵”行动,看似在“保护欧洲”,其实只是加剧紧张,谁都知道,真要是俄罗斯报复,最先遭殃的肯定是欧洲国家。
欧洲现在的处境,像极了“自己挖坑自己跳”,花钱从美国买武器援乌,转头要防备俄罗斯的报复,想搞“战略自主”,却连个统一的方案都定不下来,跟着美国对俄施压,自己的能源供应、经济复苏全被拖慢。
特朗普的态度还会变吗?大概率会,毕竟他年初还逼乌克兰“妥协”,现在又喊着“反攻”,本质都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。
普京会被“战斧”导弹吓退吗?从他“一边空袭一边谈核协议”的操作看,显然不会,俄罗斯要的是“安全底线”,不是“服软”。
最终被困住的,还是欧洲,它既没能力挣脱美国的“依附陷阱”,又没勇气跟俄罗斯缓和关系,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拖进更大的麻烦里。
等美国的政治算盘打完,俄罗斯的安全底线守住,欧洲可能才会发现配资平台导航,自己输掉的不只是钱,更是未来几十年在国际舞台上的“话语权”,这才是“冤种”背后最残酷的现实。
发布于:云南省阳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